今年霜降恰逢农历九月初,老辈人说这预示着冬天来得早、寒意烈。加上气象预警提示可能迎来极寒冷冬,专家预测会形成“弱拉尼娜”事件。这个霜降不仅是秋末的句号,更成了寒冬前的“备战信号”。这份“暖身+储粮”指南请收好!

一、霜降气温“陡降预警”,3个细节防受凉
气肃而凝”,露结为霜。白天可能还带着秋日余温,夜晚却能骤降10℃以上,昼夜温差直接拉满,北方部分地区甚至会出现初雪,这就是霜降的节气特点。
应对这种“过山车式”降温,记住“三暖法则”准没错:
• 身暖抓关键:腰腹、脚踝是寒气入侵的“重灾区”,秋裤、薄羽绒服该安排了,别再靠“秋冻”硬扛;
• 食暖忌燥热:“补冬不如补霜降”,但要选温润食材,萝卜、山药、板栗都是应季好物,牛羊肉别补过头,避免肠胃负担;
• 心暖防秋愁:趁着晴天登高赏红叶,喝杯热茶驱散寒意,还能缓解秋乏情绪。


二、粮食收储进入“黄金期”,减损从筛选开始
霜降后秋收基本收尾,粮食入库储存成了头等大事。做好储粮细节就是“绿色增产”。而筛选作为储粮的第一道关卡,直接决定了粮食的保质期。
为啥筛选是储粮“第一关”?

粮食里的碎粒、秸秆、石子等杂质,可是霉变和虫害的“温床”。杂质多了还会增加运输和储存中的破碎率。做好粮食筛选,能大大降低后续储存风险。
优秀的筛选设备应该像它一样:
①大:产量大,超宽比重台,初选产量≥60t/h,精加工产量≥30t/h;
②稳:运行稳定,侧架由两块20mm厚钢板经激光切割、机加工后一体成型;
③净:粉尘、糠壳、秸秆等获选率≥99%,秕籽、霉变等杂质获选率≥98%。

